4月30日上午,内蒙古全区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烹饪赛项开赛,餐饮食品系根据国赛的要求展开设计,本次比赛的要求为设计一桌宴席,内容为一组凉菜、六道热菜和两款主食。
经过系部及专任教师集体研究,决定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实践创作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设计过程中,确定了以乡村振兴为宴席主题,取名“塞上乡村美”。宴席梳理了以“蒙古马精神”为起点,以打造“靓丽北疆风景线”为线条,以“石榴籽”文化以及“拓荒牛”精神等为文化点,最后以推进落实“十四五”规划,实现2035美好远景为结束的文化主干线。
宴席整体思路清晰,紧扣时代主题,巧妙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技能提升和产教融合应用结合起来,通过一桌美味佳肴构成了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画面。
宴席菜点设计突出地方特色,注重营养搭配,力求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饮食健康需求。选用内蒙古本土羊肉、土豆、牛肉、草鱼、胡萝卜、奶豆腐等特产食材。整桌菜品注重比赛与实用相结合,教学与行业的产教融合,以食用标准为宗旨,努力实现比赛菜点能够推广到餐饮企业,成为可销售的市场化产品。
宴席餐具选用中国传统青花瓷和象征幸福喜悦的中国红为主色调,搭配色调沉稳的蓝绿色作为配色台布,营造了新农村新气象的丰收场景。整体风格一改以往量大、粗犷的农家乐菜点印象,在保留了乡土食材气息的同时,加入了新农村的设计元素,使宴会品鉴者能够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宴会花色拼盘“蒙古马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宴会结合新农村振兴计划需要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蒙古马精神而设计。菜品选用内蒙古特产胡萝卜为主料塑造了一匹昂首奋蹄的奔马,体现了振兴乡村的奋斗精神。
热菜“草原拓荒牛”
拓荒牛精神代表了一代代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者们的拼搏进取精神,菜肴选用内蒙古特产牛肉与土豆丝结合制作成牛肉卷,体现了制作者秉承工匠精神的细腻之美。
热菜“塞上鱼米香”
鱼历来在饮食文化中代表者富裕和连年有余,象征着乡村振兴的幸福生活日益美满。内蒙古多产淡水鱼,尤以河套灌区和呼伦贝尔地区为最多,随着塞上草原水土资源得到良好保护,水产品日益丰富。此菜选择草鱼作为食材体现了内蒙古新农村农林牧渔协同发展的景象。
热菜“福年五谷羊”
菜名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菜品选用高粱、薏米、大麦、小米、糯米、羊里脊制作而成,不仅造型独特,而且营养丰富,极具创意。
热菜“农家土豆鸡”
菜品紧扣宴席“塞上乡村美”的乡村文化主题思路,充分体现农民的幸福生活,选用内蒙古特产土豆、农家散养鸡及奶豆腐经过焖煮及裱花工艺和烘烤技术制作而成,不仅口味鲜美,而且极具市场推广价值。
热菜“北疆时蔬美”
菜肴整体造型严谨丰满,鲜嫩翠绿的色泽符合了靓丽北疆的绿色主题。选择内蒙古特产胡萝卜与新鲜油菜组配成菜,辅以香菇调配色泽,不仅单菜营养全面,而且也平衡了整桌菜肴的膳食结构。
汤羹“碧绿双豆羹”
绿色发展是乡村的主题,此汤羹选择青豆泥作为汤羹主料,将豆腐丸放于其中,不仅在色泽上形成反差,并且在营养上更加优化。成品口感醇香绵厚,造型简洁明快,完善了宴席菜点的整体结构。
主食“团结石榴酥”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文化,宴会选用河套优质面粉为主料,采用工艺性极强的酥皮工艺,制作了象形石榴酥,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寓意深厚,不仅提现了制作者的高超技能,同时强化了宴会的思政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主食“丰收南瓜包”
南瓜包选用河套优质面粉与莲茸制作而成,精巧的手工技术体现了职业实践教育的成果,金黄色的南瓜象征着新农村丰收的场景。
果盘“2035绘蓝图”
精湛的雕刻工艺体现了职业教育为奔向2035伟大目标做出贡献的决心和信心,果盘以内蒙古特产水果作为食材,不仅首尾呼应强化了宴会主题文化,同时调整了宴会营养结构,实现了健康饮食的目的。
餐饮食品系在对宴席设计和创新实验过程中,即展开了理论学习,并将学习成果融化在为学生的辅导上、融化在作品的展现形式上,使参与本次宴席设计的学生和老师都能够读懂弄通蒙古马精神、石榴籽含义,以及打造靓丽北疆风景线和乡村振兴的长远意义。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教师团队及学生们更加坚定了对2035远景的憧憬。这样一桌凝聚了广大师生美好情怀的宴席不仅是一桌菜肴点心,他还承载着精神传播的重任,将我们全国人民的美好希望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