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6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组织学院15名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赴贵州参加由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追寻红色文化印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集中培训暨社会实践研修活动。
贵州不仅是红色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还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全省近70个县留下了红军长征的光辉足迹。本次实践研修跨越贵州省6个市区,围绕红军长征途中的足迹进行了专题讲座、现场讲解、点评教学、互动教学、体验教学等20场次的教学。
参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参观息烽集中营“猫洞”刑讯室
参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7月21日,研修团队走进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当老师们面对着格子型的钢架、黑漆漆的瞭望塔、深灰色的墙面、若隐若现的射击孔,聆听着罗世文、张露萍、“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悲壮的故事,不禁潸然泪下,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顽强意志。
认真聆听讲座
7月22日上午老师们认真聆听了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退休返聘老教授申卡辉作的题为“遵义会议与长征精神”专题讲座。通过一幅幅地图、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让大家深刻领悟遵义会议与长征精神,申卡辉教授“讲、演、唱”的教学风格深深感染吸引着每一位老师。
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
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
7月22日下午,研修团队来到遵义红色烈士陵园,面向烈士纪念碑举行了庄严而肃穆的缅怀仪式,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瞻仰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英烈墙、红军坟等,并聆听了《红军“菩萨”》的现场教学,从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历史和英勇事迹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遵义会议会址,老师们参观了陈列馆、会议室和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办公室兼起居室等。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拟场景再现了遵义会议前后那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历程,大家认真察看、驻足凝视,了解史实细节,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参观娄山关战斗遗址
参观娄山关战斗遗址
7月23日,研修团队前往娄山关。在娄山关红色教育基地,大家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重走红军长征路,先后来到了大小尖山战斗遗址、长空桥,观看实景演出《娄山关大捷》,体验长征路上的重重艰险,深刻领悟长征精神。
参观苟坝会议旧址
7月24日,研修团队乘车前往苟坝会议会址,先后参观了苟坝会议陈列馆和旧址、红军马灯馆等。通过观看展板图片、展出实物、史实事迹,回顾了苟坝会议的革命历史,了解了苟坝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意义。随后,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枫香镇花茂村。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遵义花茂村考察。老师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到花茂村考察时提出的“党中央政策好不好,关键是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的讲话精神,切身感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大地的生动实践和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
参观青杠坡战斗遗址
7月25日,研修团队来到了土城镇青杠坡战斗遗址,向红军纪念碑敬献花篮,瞻仰红军烈士纪念碑。以青杠坡战斗为核心的土城战役,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亲自指挥的第一仗,是导致红军四渡赤水的直接因素。青杠坡战斗遗址,激励着老师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无往不胜。接着,大家来到了四渡赤水纪念馆,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件件真实的物件,再现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和红军四渡赤水的雄伟壮观景象,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四渡赤水的艰难曲折,也真切领悟到“四渡赤水”被毛泽东称为“生涯得意之笔”的深刻内涵。如今,虽然战斗硝烟远去,但红色记忆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在红军烈士纪念雕像前重温入党誓词
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
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
认真参加学习
本次实践研修,既是一堂全面、立体、生动的革命信仰课,也是一堂震撼心灵的党性实践课,还是一堂有感、有形、有效的大思政课。下学期开学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将举行实践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以研修心得、微课等形式展示此次实践研修的成果,并把此次研修中收集的丰富教学资源和生动教学案例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思政课教师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