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激发婴幼儿对游泳活动的兴趣,初步掌握游泳的基础方法,加强婴幼儿平衡协调能力,全面提高身体机能。
二、教学准备:
针对婴幼儿配备专门的游泳课老师和引导员,减少婴幼儿对水的恐惧感,引导他们熟悉水性。 配备婴幼儿水袖、浮板、游泳圈。 准备水上玩具,例如,水球、小黄鸭、能浮在水面的玩具等等。 准备浴巾、方巾、毛巾、碘伏、消毒棉签等物品。
三、案例观察
观察实录一
瑶瑶是个15个月的小女孩,妈妈带她来上游泳课。在上课之前,游泳教师和瑶瑶妈妈一起给孩子做入水前的准备和热身活动。
老师:瑶瑶妈妈,孩子什么时候吃的饭或者喝的奶啊?
瑶瑶妈妈:差不多有一个小时了。
老师:哦,那可以准备游泳了。宝宝先换好泳衣。瑶瑶妈妈,我们一起来帮助瑶瑶做热身运动吧。来,瑶瑶,我们一起举起手,画个圆......
瑶瑶妈妈配合老师,引导瑶瑶做了肩部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按摩了上、下肢的肌肉群。
在热身期间,瑶瑶也跟老师熟悉了起来。之后,老师取来婴幼儿水袖,引导瑶瑶带上水袖。老师提前穿好泳衣坐在了婴幼儿游泳池里,拿着玩具引逗瑶瑶,瑶瑶也朝玩具伸出了手。
然而,瑶瑶妈妈刚准备把孩子放到水里,瑶瑶的脚沾到水,立刻缩起腿,远离水面,双手紧紧抓住妈妈的衣服,大声哭了起来。
观察实录二
瑶瑶哭着不肯进入泳池,这时,游泳老师拿出了玩具,里面有好几只颜色鲜艳的小青蛙。老师拿着小青蛙,说:“瑶瑶,看!这是什么?小青蛙!小青蛙可不可爱啊?”
瑶瑶哭得有些累了,听到声音转过头,被玩具吸引了注意力。老师说:“小青蛙有大大的眼睛,宽宽的嘴巴。它最喜欢什么啊?它喜欢游泳。一边说,一边把一只小青蛙放到泳池里面。瑶瑶的视线也跟了过来。
老师又拿出一只小青蛙,说着同样的话,把它放进泳池。第三只小青蛙放到了瑶瑶的手里,说:“小青蛙喜欢做什么啊?”瑶瑶就把小青蛙也扔进了泳池里面。
这样一边讲着,老师一边示意瑶瑶妈妈把孩子放低。瑶瑶的腿进到泳池里面,孩子被浮在水面的小青蛙吸引了注意力,没有再哭闹。这样循序渐进,瑶瑶整个身体进到泳池里面,只有头颈、胸部、手臂露出水面,她拿着小青蛙还在扔来扔去,玩儿得很高兴。
观察实录三
老师用手和手臂托住瑶瑶的胸部和臀部,保证孩子的头颈一直在水面以上,跟瑶瑶一起玩儿小青蛙游泳的游戏。
持续了一会儿,老师说;“瑶瑶看,小青蛙是怎么游泳的呢?小腿儿弯啊弯,小腿儿伸啊伸。”老师一边说,旁边的另一位辅助老师一边拉着小青蛙的腿伸缩。接着老师说:“瑶瑶也来伸伸腿,瑶瑶也来弯弯腿。”一边说,老师一边引导孩子做着动作。瑶瑶踢腾着小腿儿,觉得在水里面很好玩儿,一会儿就高兴起来,忘记了紧张。
案例分析
1.一般来说,刚出生的宝宝有亲水性,6个月龄前坚持游泳的宝宝通常不怕水。但是,再大一些的孩子在入水时就可能哭闹。
2.宝宝怕水,一是因为离开妈妈的怀抱少了安全感,二是因为泳池比较大,又在陌生的环境,宝宝心里比较害怕。
3. 宝宝怕水哭闹时,如果强行把孩子放入水中,就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哭闹得更加厉害,还会对游泳产生抵触心理。
五、解决方法
1. 如果婴幼儿游泳时怕水,家长可以先在家里的浴缸里面让宝宝练习,在浴缸洗澡时往宝宝脸上泼一些水,让孩子感到泳池与浴缸没有很大的区别。
2. 在婴幼儿学习游泳时,父母应该待在附近,让宝宝有安全感。
3. 可以找一个专业的婴幼儿游泳教练帮助宝宝克服恐惧心理,学习呼吸和动作。
4.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转移婴幼儿的注意力,从而缓解恐惧心理,感到游泳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享受在泳池里面的时间。
六、案例反思
1. 婴幼儿游泳一般应在进食四十分钟至一小时左右进行,以免引起宝宝身体的不适。
2. 在婴幼儿入水前应做好热身运动。
3. 游泳时,婴幼儿在水里面活动全身,可以刺激婴幼儿的视觉、嗅觉和触觉,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水中的活动和游戏还可以提高婴幼儿的平衡感。
4. 适当的游泳可以促进婴幼儿全身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胃肠蠕动,让食欲和消化功能变得更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5. 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游泳的要求也不同,例如,6个月至1岁,宝宝乐于接触水,适应水中的运动,能在水中玩耍;2至3岁的宝宝可以学习挥臂、踢腿、在水中换气;4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学习更加有难度的动作,例如学习划水,学习不同的游泳姿势等等。
6. 要避免婴幼儿在泳池内互相拉扯、打闹,避免意外溺水情况的发生。
婴幼儿游泳课能够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对增加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整体协调性都非常有帮助,因此,幼儿游泳课非常有必要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