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践典型案例--关于“毛毯男孩”的企业实践典型案例

在学以致用教育集团万达幼儿园里有一个3.5岁的男孩,他在妈妈面前无论是玩玩具还是做游戏,抑或是和陌生人交流都很自然。一旦妈妈不在身边,孩子的表现就和之前大相径庭,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等情绪,不管天气热还是冷,总是喜欢抱着一块妈妈用的毛毯,不管是谁拿走,他都会大哭大闹,直到抱着这块毛毯,才能安静下来。

对孩子的行为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制定了行为改变计划,同时坚持两个月与孩子接触、互动、无条件接纳。两个月后男孩的行为彻底改变,不再抱着毛毯也能愉快地与人互动。家长很满意、孩子很愉快。男孩行为的变化恰恰印证了“恒河猴实验”。说明解决孩子的此类问题必须有接触、互动、接纳三者的紧密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理论认为“孩子对爱的需求,源自于他对食物的需求,满足了他对食物的需求,就满足了他对爱的需求,所以母亲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食物就可以了。母亲不能和孩子过度亲密,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使孩子在成人后非常依赖母亲,从而难以独立难以成才。”华生主张对待孩子要狠心,这样长大后才会有前途;主张孩子哭就哭吧,哭着一会儿就自己好了;主张尽量少去抱孩子,不要满足孩子,否则的话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主张少和孩子单独相处,容易养成依赖爸爸妈妈的习惯……

美国著名的比较心理学家哈洛对这套理论还是有质疑的。哈洛做了“恒河猴实验”,实验认为小猴子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拉撒等生理需求外,还需要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一、孩子的成长需要接触

哈洛的第一个实验,做了两个母猴模型。第一个模型,外表用海绵以及一些毛织物裹了起来,形成一种类似于真实母猴的触感,并且在这个模型内安装了一个暖光灯泡,外面吊挂了一个给小猴哺乳的奶瓶;第二个模型正好相反,全部用铁丝网制成,虽然外形看上去像是一个母猴,但摸上去满是金属的冷漠感,这个模型也是内部安装暖光灯泡,外面吊挂奶瓶。

然后他就找了8只做实验的小猴子,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和两个母猴相处。

结果,所有的小猴子都喜欢第一个模型母猴,都愿意在第一个模型旁边呆着。就算后期的试验中,第一个模型没有了奶瓶,小猴子们还是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到第二个模型那里喝几口奶,接着就会跑回到第一个模型这里,一直呆着。

于是哈洛得出了第一个结论,那就是接触对孩子来说是必须的,这其实就是孩子的心理依恋。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突然面对一个有光亮有声响的世界,难免会感到害怕,唯一能让他们安静下来的,就是接触到妈妈的这种感觉了。这其实很好理解,每个孩子都在妈妈体内呆了10个月左右的时间,早就已经习惯了妈妈的气味声音,甚至是那种感觉了。

出生后也是这样,当他们知道,就算是自己遇到危险,只要回到妈妈那里,就能得到保护的话,最初的安全感就建立起来了。而有了这些安全感,他们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更加健康快乐的长大了。

而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感觉的最初来源,就是和妈妈的接触。一方面,因为早期孩子的视力、听力以及嗅觉的发展都不是很成熟,唯一能让他们感受到的,就是和妈妈的接触了;另外一方面,孩子小的时候是靠嘴巴和手来认识未知世界的,而接触就是建立在手以及皮肤上的。所以,适量适度的接触,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没有反馈的母爱,会对猴子的性格产生严重的影响

通过对小猴子行为的分析,哈洛又有了很大的发现,那些在第一个模型母猴身边的小猴子,长大后表现的非常孤僻,从来不会主动和其他小猴子一起玩耍,甚至连最基本的繁殖本能都第二、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互动

孩子哭了不要过去抱,容易让孩子变得更加爱哭,也容易让孩子变得依赖爸爸妈妈的理论。对孩子的需求不闻不问,只能让孩子像实验中的小猴子一样,长大后也有着很大的心理问题。

事实上,对于早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哭可不仅是生理上的不舒服,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而如果这个阶段的他们,能得到爸爸妈妈稳定的、有规律的、可靠的、及时的反馈的话,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交流循环,在情感得到满足的同时,孩子会尝试更多的方式,去表达自己,这其实正是日后人际交往的基础。

相反,如果对孩子的需求不闻不问的话,孩子就会陷入“爸爸妈妈越是不理会自己,自己越要大声的哭,期待能让爸爸妈妈听到,并且过来给自己回馈”的怪圈。长期如此,就会给孩子内心带来阴影,不仅仅会影响到他们日后人际关系的建立,还会极大的伤害他们的安全感。

第三、孩子的成长需要被接纳

事实上接纳也是存在于爸爸妈妈和孩子的触摸,以及互动的过程中。触摸,代表的就是爸爸妈妈对孩子本身的接纳;而互动呢,则是代表着爸爸妈妈对孩子情绪的接纳。早期的接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影响很大,他们会发展处更加强大的安全感,在长大后的日子里,这种安全感会支持孩子勇敢前进,就算面对困难也毫不畏惧。

这就是哈洛“恒河猴实验”的重要结论就是爱的三个变量——触摸、互动、接纳。当用哈罗的爱的三变量来影响这个3.5岁的孩子两个月,孩子已经能自主与人沟通并消除了焦虑。

两个月的企业实践中3.5岁的男孩越来越阳光,我认为爱的三个变量同样适合于有同样状况的孩子们。

幼儿教育中爱的三个变量很重要,一个从小缺少和爸爸妈妈触摸、互动以及接纳的孩子,20年后长大成人了,也将会是一个心理严重孤僻,行为非常出格,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可悲的人。更加可怕的是,这种感觉,会随着他们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触摸、互动、接纳三者必不可少。

 

 

Baidu
sogou